本文主要講述該系統從立項到開發的過程以及系統功能,也是自己工作項目的總結。
公司是做汽車后市場,基礎業務為洗車,模式為:高端小區地下車庫的汽保站,主要形式為“夜養車”,即:晚上做洗車業務,白天休息。同時,在洗車的時候,會進行作業采集,如:車身受損,保險到期,保養到期等。
因此會有比較多的聯動業務,為了提高其他業務的成交,因此開發系統給營銷部門進行分析和外呼,同時給管理層進行產品策略調整。
在做一個新產品之前,我們都會進行大家所說的用戶調研,市場調查,使用場景等一些專業術語,但在實際的工作中,尤其在一些不大不小的公司里面,這些流程都很少?;臼抢习逡粋€系統,我們就得找到各部門的負責人,開始進行討論,聽其他部門的負責人要什么東西,收集記錄他們的需求,再進行整合,然后報告。下面說一下我在進行這個項目時的一些方式:
定義產品主功能:這關乎到產品的走向不會迷失,以及產品后續的拓展,如:該項目是用于營銷,那么主要功能是為營銷服務,其他功能為輔助。在進行規劃時,就需要考慮到,怎么樣的功能才能讓營銷更方便。
定義使用對象:我們要確定這個產品的使用者是哪類人群,或者是哪個部門使用,不要自己閉門造車。要去收集使用者的需求,避免開發出來的產品不符合預期。
產品所解決的問題:開發出的任何一個產品或者功能,都是為了解決單個或者多個的問題,那么,在開發功能時,要想清楚,這個功能這樣做好不好,做了之后,能解決哪一些問題。
這樣更加有利于我們做出決策,所以,我找了一些書籍,比如:《營銷十宗罪》里面所列舉的問題:
企業沒有充分關注市場和客戶導向
企業沒有充分理解目標客戶
企業沒有更好地明確和監控競爭對手
企業沒有很好的管理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
企業不善于把握新的機會
企業的營銷計劃和計劃過程有缺陷
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政策有脫節
企業的品牌建立和溝通弱
企業沒有很好的組織起來實施卓有成效的營銷
企業沒有大化利用科技力量
同時,在《營銷十宗罪》里面,也有對應的十條解決方案,我們只要自己所需要的就行,由于此系統的特殊性,我們需要如下:
企業必須深度刻畫消費者的需求、感知、偏好和行為,并不斷激發組織內外部的人員服務客戶的激情
企業必須通過慷慨的行為與利益者建立伙伴關系
企業必須建立一個營銷計劃系統,這個系統可以不斷產出具有洞察力的長期和短期營銷計劃
企業必須更加有力地管理其產品和服務組合
企業必須利用成本有效的溝通和推廣平臺打造更加強大的品牌
企業必須在組織內各部門之間建立團隊協同精神
在功能定義后,進行大框架的設計時候,要考慮到各部門所提出的需求點整合,以及整個系統的流向,同時,也需要考慮交互邏輯等。也就是:點到面,面到面。
首要步:需求評審,必要的部門溝通,召集各部門負責人,讓他們提出關于這個系統所需要的功能點,并進行記錄(好是分段錄音,避免忘記),同時記錄重要點,并畫一個草圖流程走向。大致框架一定要在會議中定好,不要隨意更改。
第二步:初步原型,大致的框架定好了,就有一個整體,可以在里面加部門提出的細節點和功能。在加功能時,要跟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配合好,隨時跟進需求,以及做完需求以后,反饋給部門負責人。這一步要跟緊,不然,工作無法推進。在初步畫原型的時候,不用畫得很好,草稿都行,待部門反饋沒問題以后,在進行細致的原型設計。
第三步:原型評審,進行原型設計的時候,要考慮交互,以及使用場景,大部分公司是沒有交互設計師的,這個任務就留在產品的身上了,畫好原型以后,打印出來,貼在會議室,召集各部門的負責人,同時記錄修改點。
第四步:重要的話說三遍,一定要多溝通,多溝通,多溝通,和程序猿溝通功能的實現,有時候,程序猿能發現我們發現不了的問題。和部門負責人溝通,一定要隨時隨地去溝通,在做原型的時候,自己發也會發現問題。
經過幾輪的討論(各種評審和會議)和聽取BOSS的建議之后,終,我們根據上面的對應解決方案,提煉出如下結構:
用戶行為分析
產品線的策劃
消費場景搭建
采集用戶信息
銷售過程控制
銷售效果分析
結構圖如下:
與狹義的只指網絡上的用戶行為分析不同,此行為分析,基于會員制所收集的信息,如客戶購買頻率,消費記錄,消費額度等,可以幫助營銷部門更加準確的分析當前顧客。從而在進行外呼營銷和推送時,提供更加符合當前顧客的產品。
如:A顧客洗車頻率為每月2-3次,可以提供月卡包(每月3次),B顧客幾個月才洗一次車,可以提供單次包(即買即用),C顧客每個月洗車大于10次,可以提供年卡包(無限次,需同時購買車險)
在進行分析的同時,我們還可以根據這類用戶群體,進行產品的細化,制定符合當前用戶群體的產品。從而有力的促進產品的銷售。這就到第二步,產品線的策劃。
產品的策劃,直接關乎到公司的營業收入。以及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,產品是否有競爭力,同時是否有效的解決了用戶的需求。在這一步,我們需要根據前面的用戶行為分析,去調整產品的定位和定價。
新用戶:制定符合新用戶的產品套餐或者價格,提高用戶粘性,在新用戶首要次購買產品,并進行消費時,做到產品服務能符合用戶心理預期,達到口碑傳播的效果。
老用戶:在用戶使用產品一段時間之后,可能會出現老用戶的活躍度下滑,那么我們需要配合營銷部門,進行活動策劃,提高老用戶的積極性。
價格敏感的用戶:我們可以發送促銷券,或者進行團購活動,激發用戶的購買力。
不管是在開發功能時,還是在定位產品,遵命8/2原則是沒有錯的,即:滿足80%的大眾需求。
關于消費場景的搭建,我們分為兩種場景:常態場景的搭建;事件場景的搭建。目的是為了提高和引導用戶進行消費。
常態場景搭建:常態場景,即我們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一個固定位置所展現的廣告,如廣告牌,DM單頁、廣告燈箱、電梯廣告等。在這個場景中的人,都可以看到。
事件場景搭建:事件場景,即在發生某件事情之后,才會出現的推送或者廣告。如:在外賣付款之后,出現的搶紅包推送?;蛘咴诖蜷_一個APP時,如果是新手用戶,會出現新手專享券等。在我們不進行這項操作時,是不會出現下面的流程。
關于事件場景,我們可以基于大數據,進行不同的規則設定,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。
在上面,我們進行消費場景搭建之后,會產生一定的營銷效果和帶來一定的用戶,那么在用戶進行消費時,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公司的業務不同,進行采集用戶信息,生成潛客(潛在業務)。
如本公司進行汽車后市場服務,在用戶進行洗車業務時,發現用戶車輛輪胎磨損嚴重,但顧客自己沒有發現,那么在作業時,技師會進行這個輪胎的采集,標記定位潛客。這樣就能有效的發現用戶其他的需求,也就是所說的潛客。
在用戶進入潛客階段之后,就到了第五步:銷售的過程。
銷售是一種點對點的營銷方式。點與點之間不是一條直線,而是繞過所有障礙的一條曲線
銷售過程控制,是營銷部門重要的功能模塊:外呼系統和潛客系統。關乎到整個營銷部門的使用。在為營銷部門做功能時,要注意幾個問題:
易用性:即緊密配合營銷部門,做符合他們使用場景的功能
完整性:即整個功能從開始到結束的整體流向
采集性:即營銷部門收集的客戶信息
結果性:即這個營銷是否成功,成功原因,失敗原因的記錄
當然了,銷售成功與否,在于銷售人員的能力,銷售系統只是一個輔助型的工具,為了銷售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。
前面的五步系統,都是為了提高營業收入,提高公司的競爭力。每家公司所需要的分析情況都不同,那么,關于營銷效果分析,我們可能要從以下方面去表現:
分析價格,促進消費需求:產品的價格,在市場營銷上一直是個敏感點。任何一種價格的變化,都應當是事出有因的。而這個”因”,必須通過嚴謹的調查、周密的分析后,才能得出,而不是隨意而為的。
分析產品,適應目標市場:產品,是企業市場營銷的基礎,開發產品時,基礎工作要做得扎實,不盲目跟風,提高產品適應度, 提高競爭力。
分析廣告與促銷,推拉出銷量:推廣與促銷是企業營銷費用投入多的兩個方面。而這兩大投入的有效性如何,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營銷結果。因此,對營銷推廣和促銷工作的效果分析,是整個營銷分析中的重頭戲。
分析客訴,收集用戶建議:客訴,是用戶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對產品的看法,這類意見,可以說是產品投放市場后,市場對產品的反饋,在基于客訴的前提下,可以更好的去解決產品問題,做出 符合市場的產品。
分析報表,查看經營狀況:報表 ,是反映一個企業產品好壞的直觀表現,是判斷該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預期和符合用戶需求。
關于做公司內部使用的產品,會有一定的局限型,尤其是BOSS會起到決定性作用。但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,我們也要盡量去考慮,這個產品如果對B端用戶或者C端用戶,該去怎么做,盡可能的保留產品的擴展性和功能替換性。也是對自己所做的產品負責。